说最近孩子总是问自己,“妈妈,你真的爱我吗?”每天要问好几遍,每次告诉孩子说爱。但好像一点用都没有。
原来这位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,常年在外出差,有时候还会带队出国。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路上,孩子就放家里给老人带。
在孩子出现这个情况的前几天,家里来了一位客人。孩子的一个姨奶奶,人特别爱说笑。所以看到孩子之后就逗孩子。
“你妈妈是不是不要你了,经常不在家。是不是给你偷偷生了一个弟弟在外边?“
这时候孩子就马上停下了手中的玩具看了看奶奶。奶奶赶紧说“没有呢,姨奶奶逗你玩儿的。“
没想到孩子当真的了,接连几天都不高兴,心事重重的样子,然后就开始问妈妈这个问题了。
知道真相后的妈妈真的想去找老人理论一番,又碍于情面,只能忍气吞声。可是孩子的伤害却是真正的。
真的希望所有的大人都能管住自己的嘴,不要捉弄我们的孩子。你用来解闷或者取乐的玩笑话,也许孩子焦虑,甚至会讨厌妈妈,抵触妈妈,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,这样对孩子的成长的杀伤力很大,拜托你积一点口德,做孩子真不容易!
让孩子真正避免这种伤害,除了躲开这种“亲戚“之外。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。
当爱住在孩子心头,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。
我也碰到过一次这样的事,记得有一次在老家,我妈一个朋友逗儿子。“你爸爸说要给你生一个妹妹。“
“我喜欢妹妹“儿子说
“那你不怕妹妹抢你的玩具,不怕你爸爸去疼妹妹就不疼你了吗?”
“我不怕,因为我爸爸说他最爱的那个孩子就是我呀!”
这时轮到大人呵呵了。在他的心里,觉得爸爸妈妈永远会在他的身边,会爱着他,会保护着他。
有了这样的守护,他离开我们也就不会焦虑吵闹。面对捉弄也能建立一道安全防线。
父母的爱,让孩子强大。
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,他们对周边的一切都是未知的。他们通过父母的神态、眼睛、行为、语言来认识这个世界。什么是安全的,什么是危险的,从父母那里学习,自己也开始去小心翼翼地探索,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。
为什么说家庭教育重要,就是因为在生命的初始,父母的世界就是孩子的世界。
就像需要身体营养一样,孩子需要心理营养:第一个心理营养:无条件的爱。
很多妈妈说,我当然爱我的孩子,甚至愿意为孩子付出生命。可是到了问题出现时,马上就变得“有条件”了。
“你这么不乖,不要叫我妈妈”
“你还这个样子,我就不喜欢你了。”
“你看看你们班那个谁谁谁,你能有他一半好,我也高兴”
“期末考试考砸的话,这个寒假就闭门思过”
看上去好有道理,满满的“爱”,但是都绑着条件。
对于2岁前的孩子,我们能做的就是满足他们对爱的心理需求。
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苛求打骂多于爱抚,会造成孩子心理问题,集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会有分离焦虑。
常常是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处理好,因为要去上班跟孩子强制分开,或者躲起来偷偷溜掉。
要么就是孩子需要一样东西,你因为手头忙,就不断延迟,孩子一直没有被满足过。
比如孩子需要你给他递一个杯子,你却说要锻炼他的独立性。
在最初的阶段,父母的情绪平和以及陪伴、加上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,就是安全感的最好来源。爱需要发声练习。平时可以跟孩子说出自己的爱。
比如我常常跟儿子在床上玩游戏的时候,我会假装睡着,然后去抓他,说:“这是谁的崽崽呀?是兔子的吗,还是大灰狼的呢?”
“是你的呀!爸爸,是我,是你的崽崽!”
然后睁开眼睛,“还真的是呀,是我最爱的宝宝,爸爸永远爱你。”
孩子满心地欢喜,我也每个细胞都幸福。然后一个紧紧地拥抱。
第二个心理营养:尊重。爱,就如他所愿,而非如你所愿。
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,不要觉得孩子的想法幼稚就忽视,甚至嘲笑。有些东西孩子能做主就尊重孩子的选择。
比如衣服的颜色,鞋子的款式。还有他们选择的朋友、书本。都可以放开手让孩子去选择。
第三个心理营养:接纳。我们谁都是不完美的,特别是成长中的孩子,尤其需要父母的接纳与鼓励。
如果不留心就会让孩子的内心种上自卑地种子。
自卑感往往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,左右着大脑的价值观,对行为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。很多人因为童年时期的一句话,就开始深深的批判自己。
接纳孩子的情绪,容忍孩子的不足,永远站在孩子的一边。
你给我的爱,不仅仅温暖我,而是让我强大起来。这是我们想对孩子说的,也是希望孩子能感受到的。
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孩子,那就赶紧给孩子道歉,拥抱他,说一声“对不起,请原谅我。”
孩子内心的伤痕会抚平,而且会感觉道歉也不丢人,宽恕是一种美好的感觉。
孩子的人格特质在童年已经开始养成了!每个经历过人生百味的父母都应该知道:内心的强大,才能帮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,即使遭遇逆境也能积极地微笑面对。
这就是父母之爱……